小学儿童数学焦虑的异质性发展轨迹、预测因素及后果
司继伟*1 李红霞1 黄碧娟1 徐艳丽1 郭凯玥2
1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218340096585

报告类型:专题研讨会报告(Symposium)

报告安排: 2022-11-26 16:50-17:10 “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专题研讨会 4

论文编号:01-S-021

关 键 词:数学焦虑发展轨迹;教师支持;数学学习投入;数学态度;数学表现

摘   要: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一致表明,小学儿童就已经表现出数学焦虑。几乎每4个学生就有近1个存在中等以上水平数学焦虑。为了预防和减少数学焦虑,本研究旨在揭示小学儿童数学焦虑发展轨迹、潜在的个体与环境影响因素以及后果。首先,以1~6年级小学儿童(N = 3084)大样本为被试,对《简版数学焦虑量表》进行修订,并检验新量表在不同群体(性别、年级和地区)中的测量等值性,修订适用于中国小学儿童的数学焦虑量表;其次,采用为期四年(3~6年级)的追踪数据(N = 1123),揭示我国小学儿童数学焦虑的异质性发展轨迹,并进一步深刻揭示数学教师支持(环境因素)与儿童数学态度(个体因素)对数学焦虑发展轨迹的作用机制;最后,探讨数学焦虑异质性发展轨迹对儿童数学学习投入和数学表现(包括分数映射、分数运算、整数运算和应用题)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小学阶段儿童的数学焦虑呈现出三种类型的异质性发展轨迹:下降组(72.41%)、低上升组(21.41%)与高上升组(6.18%)。(2)教师支持三个维度对数学焦虑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不同:认知支持对学习数学焦虑发展轨迹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但可通过影响学生的数学态度,进而对其产生影响,表现为认知支持越高,数学态度越积极,学生越可能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轨迹,而不是高上升/低上升的轨迹;自主支持与情感支持对数学焦虑发展轨迹的预测模式基本相同,两者既可以直接预测学习数学焦虑发展轨迹,也可以通过数学态度间接预测儿童学习数学焦虑发展轨迹,具体表现为,自主/情感支持越高,学生越可能表现出下降的发展轨迹、低上升的发展轨迹,而不是高上升的发展轨迹。(3)不同数学焦虑发展轨迹个体的学习投入与算术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在数学学习投入方面,高上升组<低上升<下降组;在数学表现方面,三组轨迹儿童的分数映射和分数比较得分无显著差异,但应用题、整数运算与分数运算得分却存在明显差别,高上升组<低上升<下降组。

2022-11-26 16:50-17:10

“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专题研讨会4

扫描二维码进入分会场在线直播

您未使用参会账号登录,将不能通过留言与作者交流。若您是作者,也需登录后方可看见同行留言。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