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变量在自我悲悯干预中对干预响应性的预测作用
邓鸿昊 王雨吟*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

报告类型:口头报告(Oral)

报告安排: 2022-11-27 08:50-09:10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 3

论文编号:13-O-008

关 键 词:自我悲悯;自适应干预;定制变量;接受者操作特征分析;可信变化指数

摘   要:众多研究结果表明,以自我悲悯为基础的干预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然而,目前的干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固定干预措施的方案,这可能无法满足个体对干预的不同需求。自适应干预(Adaptive Interventions)是突破这一的技术瓶颈的方法。自适应干预是指为干预中不同时期的不同个体提供适应性的干预成分和剂量,以满足个体不同的需求。部分个体如果对某一具体的干预方案是无响应的,那么这些个体在干预的中期就已经出现了一些“信号”,体现在某些特征的变化上。这些特征被称作定制变量(Tailoring Variables),它们可以在干预过程中对最终的干预响应性进行预测。本研究的目的是识别出自我悲悯干预过程中的有效的定制变量。本研究为一项线上的自我悲悯干预项目,一共招募了175名在校大学生,将他们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等待控制组。干预组的成员接受了四周的自我悲悯干预。本研究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前后测和每周测量。测量的变量包括自我悲悯、反刍、幸福感、孤独感、积极消极情绪、抑郁和焦虑等。在数据分析部分,本研究先使用可信变化指数(Reliable Change Index, RCI)来区分个体的干预响应性,根据个体的抑郁和焦虑水平是否发生了显著变化,将干预组成员分成干预有响应者和干预无响应者。再使用接受者操作特征分析(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检验了潜在的定制变量(自我悲悯、反刍、情绪、幸福感等)在干预中期对干预响应性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整体自我悲悯、幸福感、反刍、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等变量都是良好的定制变量,整体自我悲悯和幸福感在干预的第一周和第二周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反刍、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在干预的第一周到第三周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综上,本研究识别出了自我悲悯干预中有良好预测作用的定制变量,为未来对自我悲悯干预进行完整的自适应干预研究提供了可选的定制变量。

2022-11-27 08:50-09:10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3

扫描二维码进入分会场在线直播

您未使用参会账号登录,将不能通过留言与作者交流。若您是作者,也需登录后方可看见同行留言。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