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口头报告(Oral)
报告安排: 2022-11-27 10:50-11:10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 1
论文编号:13-O-013
关 键 词:生命意义感;心理韧性;网络分析;意义拥有
摘 要:生命意义感理论认为生命意义包括意义拥有和意义追求。已有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证明生命意义感对个体心理健康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对心理韧性有着正向预测关系,但生命意义感具体如何与心理韧性产生联系的机制尚不明确。网络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可以从系统的角度充分考察观测变量间的联系及影响。故本研究使用网络分析方法,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 MLQ)和心理韧性量表(Conne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邀请1824名来自北京29所大学的大学生(34.3%男性,65.7%女性,M年龄 = 20岁,SD = 1.38)匿名参与了调查,利用正则化偏相关网络分析方法探究生命意义感和心理韧性结构中的关联并识别构建二者联系的关键要素。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结构显示了生命意义感和心理韧性两变量网络间存在广泛关联,其中生命意义感的意义拥有和心理韧性中的目标感主要建立了两变量之间的联结;(2)中心性估计发现,生命意义感中的人生目标和使命感与心理韧性中达成目标的相关条目具有高预期影响;生命意义感中意义拥有的条目均具有高桥梁度,是重要的桥梁节点。二者网络结构和中心性估计的结果显示在生命意义感中的意义拥有和心理韧性中的目标达成构建起二者间的联系。该结果提示我们,生命意义的意义拥有可能对个体心理健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个体生命意义的建构可以更好地将人生的长远意义转化成更好把握的生活目标,进而使其成为更具特质性的、对压力应对起关键作用的心理韧性的一部分;在实践层面,本研究提示临床工作者可以将生命意义的建构作为提升心理韧性的切入口和重点目标。
2022-11-27 10:50-11:10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1
扫描二维码进入分会场在线直播
王鑫强 共1人点赞了这篇线上墙报。
您未使用参会账号登录,将不能通过留言与作者交流。若您是作者,也需登录后方可看见同行留言。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