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口头报告(Oral)
报告安排: 2022-11-27 11:50-12:10 “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 2
论文编号:15-O-010
关 键 词:真我概念;主观真实性;行为变化;特质一致性
摘 要:主观真实性,或者说“做自己”的感觉,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体验。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按照自己的人格特质行事,可以改善个体的积极心理指标,如生活满意度和自尊。因为真实性对人们非常重要,我们有必要理解它的影响因素并探索促进它的方法。本研究探究了两个关于主观真实性的影响因素的竞争性假设,即特质一致性假设和状态内容重要性假设。特质一致性假设认为,当个体的日常行为与其自我概念相匹配时,他们就会感到真实。而根据状态内容重要性假设,对于真实性的主观感觉,重要的是日常行为的内容,而不是个体行为和自我概念之间的一致性。本研究采用日常经验取样法(N=147),在真实生活环境中研究真实性,并以真我概念作为日常行为变化的参考基线。被试连续5天每天在上午9点到晚上11点之间,随机收取6份问卷通知,最小间隔为90分钟。收到通知后,被试需要完成一份问卷,报告他们在过去30分钟内的状态。结果表明,违背真我概念的行为会导致主观真实性感受的降低,这支持了特质一致性假设,而此前研究结果不支持该假设,可能是因为缺少对真我概念的直接测量。另一方面,状态内容重要性假设也得到了支持,因为无论一个人的真我概念如何,特定状态(如表现得外向)都会导致主观真实性感受的增加。总结来看,真我概念、日常行为变化和真实性之间的关系是综合的、整体的。
2022-11-27 11:50-12:10
“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分场2
扫描二维码进入分会场在线直播
您未使用参会账号登录,将不能通过留言与作者交流。若您是作者,也需登录后方可看见同行留言。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