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对手机使用背景性渴求的影响:错失恐惧的调节作用
刘泽 牛更枫 徐煐钰 孙晓军* 段长英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报告类型:专题研讨会报告(Symposium)

报告安排: 2022-11-26 17:30-17:50 “网络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专题研讨会 3

论文编号:23-S-017

关 键 词:无聊;手机使用;背景性渴望;错失恐惧

摘   要: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手机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诸如问题性手机使用和低头族等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手机使用特别是问题性手机使用的影响因素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问题性手机使用的形成与维持机制还不清楚,需要更多探讨。渴求是形成和维持成瘾行为(包括互联网和手机成瘾)的重要心理因素,可分为背景渴求和线索诱导渴求;其中背景性渴求更加稳定和持续,对成瘾行为维持具有重要影响。此外,渴求感也存在与非成瘾群体,就手机使用而言,大多数个体也未达到成瘾状态只是存在一些使用问题。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正常手机使用群体的背景性渴求,结合人们手机使用现状,在相关理论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探讨无聊对手机使用背景性渴求的影响,以及错失恐惧在其中的潜在调节作用。本研究以112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单因素被试间设计实验(高无聊/低无聊):首先让被试进行3分钟的呼吸放松训练用以消除实验前的状态;再要求被试完成大学生无聊倾向量表,以及BCMPU量表前测;随后将其随机将被试分到无聊组/控制组并进行相应的实验任务,并通过问卷检验无聊组/控制组在完成参考文献抄写任务后的无聊感高低;最后请被试完成后测BCMPU量表和FoMO量表。 研究结果显示:(1)无聊能显著正向诱发手机使用的背景性渴求;(2)错失恐惧在无聊对手机使用背景性渴求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显著,具体而言,与低错失恐惧组被试相比,无聊对手机使用背景性渴求的正向预测作用在高错失恐惧组被试中更为凸显。本研究聚焦于手机使用的背景性渴求,为日常生活中存在一定过度使用现象的正常手机使用者(如低头族)的手机使用行为塑造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病理性手机使用的形成机制提供侧面证据;同时,本研究将错失恐惧作为调节变量,探究无聊对手机使用背景性渴求影响中的个体差异性,丰富了有关渴求感和错失恐惧的研究。

您未使用参会账号登录,将不能通过留言与作者交流。若您是作者,也需登录后方可看见同行留言。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