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自主支持与听障青少年心理健康: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刘琪 陈晓旭 张思羽 吴彤 徐夫真*
山东师范大学

报告类型:口头报告(Oral)

报告安排: 2022-11-27 10:50-11:10 “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

论文编号:34-O-002

关 键 词:听障青少年,心理健康,父母自主支持,自我接纳,同伴支持

摘   要:《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明确要求关爱贫困、留守、残疾等处境不利的儿童青少年。听障青少年由于听力和言语技能的严重受限,在受教育、就业、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入中经历着比正常同龄人更多的歧视和挫折,表现出更多的心理社会适应问题。已有研究发现,听障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适应程度通常与其自我接纳、父母教养行为、社会支持等内外部因素密切相关。情境-过程-结果模型认为,外部情境通过影响个体的心理过程进而影响其发展结果。父母自主支持作为一种积极的养育风格,可能会通过提高听障青少年的自我接纳水平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同伴是个体成长的重要支持系统,同伴支持对听障青少年心理健康通常具有重要保护。本研究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法,从山东省八所特殊教育学校选取初中(15.39±1.84岁)、高中(17.78±1.48岁)、大学(21.09±2.05岁)三个学段共798名听障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心理健康问卷、自我接纳问卷、同伴支持量表考察父母自主支持与听障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及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和同伴支持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近三分之二的听障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好,存在心理障碍的听障青少年占总体的38.35%;(2)父母自主支持、自我接纳、同伴支持水平越高,听障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少;(3)父母自主支持可以直接也可以通过听障青少年自我接纳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4)在低水平同伴支持的情况下,自我接纳水平高的听障青少年心理问题显著少于自我接纳水平较低者。

2022-11-27 10:50-11:10

“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口头报告

扫描二维码进入分会场在线直播

您未使用参会账号登录,将不能通过留言与作者交流。若您是作者,也需登录后方可看见同行留言。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