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拖延文献综述:回顾与展望
占坤明1 郑显亮*2 陈琳2 李湘琴2
1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赣南师范大学

报告类型:展贴报告(Poster)

报告安排: 2022-11-26 08:00-11:00 “学习心理专业委员会”分组展贴报告

论文编号:40-P-008

关 键 词:学业拖延;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摘   要:摘 要 学业拖延这一概念最早是由Solomon 和 Rothblum 在1984提出,并定义学业拖延是指不必要地拖延学习任务以至于产生心理不适应感的行为。学业拖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大类:主动拖延和被动拖延、焦虑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计划失败型拖延和实施失败型拖延、状态拖延和特质拖延。目前测量学业拖延的方法有问卷法、日志记录法和行为观察法,其中问卷法使用最广泛,如Solomon编制的学生拖延评估量表和左艳梅编制的中学生学业拖延量表。近40年来,学业拖延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特质论阶段到动机论阶段,最后到自我调节论阶段。研究现状:理论研究主要从时间动机理论、短期情绪修复理论、行为控制理论和时间决策模型方面考察学业拖延的产生机制;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与人格特质、外部环境、内部心理因素和认知控制的关系。学业拖延的干预策略:现有的研究以团体心理辅导为主,少量文献表明使用了个案研究法和实验法。不足与展望:第一,研究对象比较单一,已有证据表明学业拖延呈现低龄化。而现有研究仅有20多篇的研究对象是小学生,在“双减”背景下,应该要更加重视小学生的学业拖延的研究。第二,测量方式过于单一,学业拖延测量大多采用自陈量表。而学业拖延带有一定贬义色彩,使得其获得的数据有碍客观,因此今后应与行为观察法、日记法等方法相结合。第三,干预策略略显单薄,未来研究对干预策略多元化的探索和尝试,任重而道远

线上海报(打开新窗口阅读

讲解视频

您未使用参会账号登录,将不能通过留言与作者交流。若您是作者,也需登录后方可看见同行留言。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