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口头报告(Oral)
报告安排: 2022-11-26 15:00-15:20 硕士论坛:基础心理学 1
论文编号:41-O-037
关 键 词:啮齿动物;帮助行为;动机;社会接触;个人痛苦;共情
摘 要:帮助行为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具有跨物种普遍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啮齿动物模型探究帮助行为动机已成为一种新趋势。共情、社会接触欲望、减轻个人痛苦被认为是啮齿动物做出帮助行为的动机,但究竟出于某一种动机还是多种动机的结合,仍是国内外学者争议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以108只雄性SD大鼠为被试,改进了Carvalheiro等(2019)设计的帮助行为实验装置,操纵了自由鼠实施帮助行为后与被困鼠社会接触的可能以及自由鼠在帮助决策的过程中通过逃离情境减轻个人痛苦的可能,同时记录自由鼠营救被困鼠的开门延时和开门后的社交互动时长。实验一验证了在无法逃离情境下,帮助行为的存在以及社会接触对帮助行为的影响;实验二探究了在可逃离情境下,社会接触对帮助行为的影响;实验三探究了有被困经历的条件下,先前社会接触经历和当下的社会接触对帮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不论逃离帮助情境的场所(暗室)是否存在,社会接触欲望和追求情境的趣味性是帮助行为的重要动机;(2)减轻个人痛苦有助于维持帮助行为,但帮助行为的产生最终取决于能否进行社会接触;(3)共情并不足以维持帮助行为;(4)之前的社会接触经历而不是被困经历有助于帮助行为的发生。 研究证实了社会接触的可能和经历以及情境的趣味性是啮齿动物帮助行为的重要推动力,甚至超过了共情和减轻个人痛苦的动机。研究扩展了对帮助行为进化机制的比较研究,也为人类的心理发展、亲社会行为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2022-11-26 15:00-15:20
硕士论坛:基础心理学1
扫描二维码进入分会场在线直播
尹彬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共1人点赞了这篇线上墙报。
您未使用参会账号登录,将不能通过留言与作者交流。若您是作者,也需登录后方可看见同行留言。立即登录